新闻动态

打破进化规律! 科学家改写大肠杆菌基因密码, 抗病毒新生命诞生

发布日期:2025-09-08 17:46    点击次数:98

从深海微生物到人类细胞,地球上几乎所有生命都共享着一套沿用了 30 亿年的 “遗传密码本”——64 个由核苷酸组成的密码子,它们像精密的指令,调控着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全过程,支撑起地球生命的繁衍进化。但牛津大学的生物学家杰森・奇恩(Jason Chin)团队,却用一项发表在《科学》杂志上的研究,给这套 “祖传密码本” 来了次颠覆性改造:他们成功合成出仅含 57 个密码子的大肠杆菌 Syn57,不仅打破了生命存活的密码子数量极限,更为抗病毒生物、新型蛋白质聚合物的研发打开了全新大门。

为何要动 30 亿年的 “生命密码”?

在大多数人眼中,自然进化筛选出的遗传系统理应是 “最优解”,可奇恩团队却偏偏盯上了这套密码本里的 “冗余”。原来,64 个密码子中存在不少 “重复指令”—— 有些密码子功能完全相同,都负责编码同一种氨基酸;还有些既参与氨基酸编码,又承担着开启或关闭蛋白质合成的信号功能。这种 “一码多职” 的设计,看似高效,却给生命埋下了隐患:病毒正是利用这套通用密码,通过注入携带病毒蛋白质编码的 RNA,劫持宿主细胞的遗传系统进行自我复制。

“自然选择让遗传密码保持稳定,但不代表它无法优化。” 奇恩在研究中指出,精简重复密码子不仅能消除病毒入侵的 “漏洞”,还能让蛋白质合成过程更高效,甚至为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蛋白质聚合物(由至少 500 个氨基酸构成的长链分子)提供可能。这些人工设计的蛋白质聚合物,既能模拟天然蛋白质的功能,又能在分子层面解决工业催化、疾病治疗等领域的难题,其应用潜力远超传统生物技术。

从 61 到 57:十年磨一剑的 “基因精简战”

早在数年前,奇恩团队就迈出了挑战自然的第一步。他们通过基因编辑技术,将大肠杆菌的密码子数量从 64 个缩减到 61 个,创造出名为 Syn61 的合成菌株。这一成果当时已震惊学界,可奇恩并未停下脚步 ——61 个密码子是否就是生命存活的 “底线”?为找到答案,团队开启了一场耗时数年的 “基因改造马拉松”。

要打造 Syn57,首先要解决的是 “密码子替换” 难题。团队需要在大肠杆菌原始基因组中,对重复的密码子进行系统性替换,仅保留一套功能相同的指令。整个过程中,研究人员完成了超过 10 万次密码子修改,相当于在包含约 460 万个碱基对的大肠杆菌基因组中,进行了一次 “精准到单个核苷酸” 的大修。

更复杂的是,不同密码子在基因组中的 “兼容性” 差异极大。有些重新编码的密码子组需要在基因组的特定区域内协同工作,任何一个碱基的错误都会导致整个区域功能失效;而有些密码子则只需找到一个 “功能等效” 的替代品即可完成替换。团队不得不将人工合成的 DNA 片段逐段组装成完整染色体,再分批次导入大肠杆菌细胞,每完成一组密码子替换,就对克隆菌株进行基因测序和生长监测,确保改造后的细胞能正常存活。

实验过程并非一帆风顺。在培育初期菌株时,研究人员发现,部分重新编码的基因组区域会显著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速度。通过反复分析基因表达数据,他们找到了问题根源 —— 某些密码子替换后,虽然编码的氨基酸不变,但会影响蛋白质合成的效率。经过多轮针对性改造,这些 “生长障碍” 被逐一攻克,最终诞生的 Syn57 菌株,不仅能在实验室环境中稳定繁殖,其基因组结构也与天然大肠杆菌产生了显著差异。

合成生命不是 “创造生命”,却藏着生命起源的线索

值得注意的是,Syn57 并非 “从头创造” 的生命,而是通过替换天然大肠杆菌基因组的关键片段形成的人工菌株。这种 “改造而非创造” 的模式,既规避了伦理争议,又为研究生命起源提供了独特视角。

“天然基因组是进化的产物,而合成基因组能让我们看到‘非自然选择’下的生命可能性。” 奇恩解释道,通过不断压缩密码子数量,他们不仅在探索生命存活的极限,更在验证基因序列与生命特征之间的关联。比如,Syn57 对某些病毒的抵抗力显著提升,这说明精简密码子确实能阻断病毒利用宿主遗传系统的路径 —— 当病毒注入的 RNA 携带的密码子在 Syn57 的 “密码本” 中不存在时,就无法指导合成病毒蛋白质,自然也就无法完成复制。

未来,团队计划在 Syn57 的基础上继续突破:一方面尝试进一步减少密码子数量,探索生命存活的 “终极底线”;另一方面,利用改造后的基因组研发具有特定功能的增强型生物,比如能高效合成医用蛋白质的工程菌、可抵抗多种病毒感染的工业微生物等。这些研究不仅能推动生物技术产业的升级,还可能改写人类对生命本质的认知 ——30 亿年的进化规律并非不可突破,人工设计或许能让生命以更高效、更安全的方式存在。

从 Syn61 到 Syn57,看似只是 5 个密码子的减少,背后却是人类对生命调控能力的巨大飞跃。当合成生物学的技术不断成熟,或许有一天,我们能根据需求 “定制” 具有特定功能的生命形式,让这些人工设计的微生物成为解决疾病、应对环境危机的重要力量。而这场始于实验室的 “基因革命”,才刚刚拉开序幕。



上一篇:美图欣赏: 陈都灵
下一篇:记者:申花客战海牛特谢拉大概率会复出,徐皓阳可能被委以重任